第三十二章 和,才是家
本是家事,赵天不便评论,要说想辙,却也无能为力;但对未来与关妍的“跨界”合作抱希望,赵天道,“时间会证明一切的,可能会改变阿姨的态度呢?我们天工坊目前也是在探索中,传统文化、非遗与AIGC的结合,我们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。其实当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,大家都在摸索。我们AI也会出现一些问题,当然是技术层面的,可能过个十几年,有些问题还是会存在,但我也相信,它所给我们展现的东西,也一定会越来越好。其实上次跟叔叔见面,我们碰撞出了很多东西,你想想现在故宫的文物都有数字身份了,那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?挺期待的。”
赵天思维超前,关妍再一次感受到了,而面对未知的困局,赵天的心态很乐观。关妍突然意识到,自己为营,自己就需要更加坚强。
也不知道在三环上堵了多久,等那些红色的尾灯再次亮起的时候,已是晚上十点。三环的压力小了,赵天一脚油门踩回了胡同,两人在车上聊着未来聊着顾虑。
打开车门的瞬间,关妍只有一种感觉,原来只觉得是冰冷的风,这回像是冲击了头脑一般,她异常地清醒。
“等会,关妍,这个给你。”赵天从车窗递过几张邀请函,“可能会有启发,如果有时间就去看看吧。”
“AI视觉沉浸演出?”关妍道,“还有这演出呢?”
赵天应着,“对啊,所以说新事物多着呢,你如果不想了解它,你永远不会知道它发展到了什么阶段。好几张呢,要是叔叔阿姨有空也一起来。”
“行。”关妍将邀请函揣进兜里
如往常一样,厨房里给关妍留了饭。关妍刚一打开锅,就听身后有脚步声过来。
“才回来啊?又加班呢?”
一看是母亲,关妍也顺着她的意思点点头,“妈,还没睡?”
“刚要敷面膜,就听见门口有声儿。”关妍看着母亲的状态,还真像赵天所说,回来之后啥事儿都没有,“你爸今儿下班得早,给你炖了排骨,赶紧热热吃吧。”
母亲说罢,上前正要帮闺女热饭。关妍忙把老妈推了出去,“妈,您赶紧回去保养吧,我自己来就行。”
“哎呦,别推我,行行行,那你自己来。”
关妍低头闻了闻排骨,刚才还不知道怎么面对母亲,这回心里也舒坦了很多。
“欸?妍妍回来了。”父亲听见声儿,探出脑袋来,何绣刚进屋。关妍见母亲刚进去,急忙冲着父亲招手。
父亲心领神会,“我看看我闺女去。”
“早点进来,别冻着。”
“爸,你来。”关妍神秘地把父亲拉进厨房,又冲门外看看,这才从衣兜里拿出刚才的邀请函,“爸,您看看这个……”
自从上次修复医院中见到AIGC复原文物的场景后,关大礼对新事物还是可以接受的,而且更感兴趣。一见邀请函,关大礼眼中也放光,开心地说道,“AI演出?这可以啊。”
“嘘……”关妍忙作小声状,“别让妈听见,爸,这是赵天给的,到时候你跟妈一起去呗。”
关大礼明白闺女的用意,便道,“哦,你的意思是……我跟你妈说?然后带她过去?”
“是啊,她对这个又不感冒,我怕我说了她生气。”
“行,交给我,到时候我就说这是我们单位给的。”
“谢谢爸。”
“一家人瞎客气啥,赶紧吃饭吧。对了,你妈说了今儿培训班的事儿,怕你梁阿姨不教了,说是明儿还去拜访她呢。”
关妍听出来了,不管是母亲,还是自己,白天在工作室拌嘴的事儿,一家人之间拌嘴很正常,只是有些事儿不说,也是和睦的一种方式。
“嗯。”关妍点头
“凡事都是开始,慢慢地都会好起来的。”
可何绣去梁老师家,不光是去说培训班的事儿,到头来还是为了闺女。
阳台的花儿,吸收了清晨的第一抹阳光,变得更绿艳起来。趁着这功夫,梁老师正给花盆松土。何绣仔细看着,摸摸花骨朵闻闻香味。
梁老师瞧着她,问道,“欸?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也挺喜欢养花啊。”
“是啊。”何绣道,“以前是喜欢这些,但现在家里的事儿,工作室的事儿都太多了,太忙了。家里是有几盆花,但都是老关在打理。”
“养花啊,就是操心的活。”梁老师说着,“你这一大早过来,不只是为了看我这花吧。”
何绣笑了,“那不能,我这不担心你,昨儿培训班的事儿,别再气着你。”
梁老师摇摇头,将小铲子放在花盆上,拿起一旁的湿毛巾擦手,“那不会,我都活半辈子的人了,计较这些东西,真犯不上。”
“您大度,我是担心呐。怕您不高兴了,下周培训不去了。”何绣道
“怎么会?保不齐下次还遇到呢?大家对非遗的看法不一,就会有不同的意见,我啊,只管教我的就行了,入了门之后的事儿,就看他们了。”梁老师淡然地说着,“人啊,一旦上了岁数,就不会太在意一些东西了。”
梁老师这番话,让关妍深有感触。
梁老师想起一事儿,又道,“对了,你闺女做的那些小物件咋样啊?我看那些小荷包啊什么的都挺好看的。”
“还可以,在景区挺受欢迎。”
“说是受欢迎,但这东西多了去了。你要说景区,那到处都是这个。”梁老师只去过工作室几次,就看透了其中的问题,“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,你啊还得学您闺女,得出去走走。我看这周我也没课,要不叫上妍妍,咱一起去西草市逛逛?欸?你带你闺女去过吗?”
何绣摇摇头,惭愧道,“她小时候就顾着给她教东西了,一上大学就更忙了,一直想带她去,一直都没去过。”
“嗨!你瞧瞧你!”梁老师道,“这西草市,可是剧装一条街啊,还在去年(2023年)入选了北京市最美街巷呢。你说咱做京绣的,你不带闺女过去看看,这要搁以前,这西草市就是咱练摊绣活的地儿。你忘了,咱那时候还去过好几次呢。”
何绣忙说道,“我可没忘,那时候您比我们强多了,次次得奖。京绣大比武每年两次,您是每次都摘头筹。”
梁老师望着窗外,感慨起来,“都是过去了,这一眨眼,西草市也不在了。自打2014年,京绣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,要不是跟京绣有渊源,谁还知道以前的西草市呢?”
“得带着她去看看。”
“可不是嘛。”
毛磊父子俩的关系缓和后,毛父把天工坊当成了家,时不时就来。前两次前台还跟毛磊通报一声,现在都习惯了,直接就说,“毛总在里面,您直接进去就行。”
毛父不客气,直奔着毛磊的办公室就去了。
“爸,来了?”
“嗯,过来给你说件事。”毛父看了一圈,“欸?小赵呢?”
“哦,他去看设备了,下午才回来呢。”
毛父道:“哦,还想着他在,给你俩一起说,上次咱爷儿俩聊的那个事儿,公司出结果了,因为是第一次嘛,所以大家的建议还是比稿,他们也找了其他的一些公司。”
“比稿?”毛磊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,原本想着父亲出面会顺利一些,不过还是应了,“那也行,智慧京城的项目原本就大,公司慎重也是应该的。”
毛父道,“嗯,反正主题不限,你们自己发挥,到时候拿作品说话,你跟小赵得好好准备一下了。”
“行,我知道了,爸。”
